“五一”劳动节前夕,古丈县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成功调解了两个劳动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帮助27名农民工讨回49万元工资,既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以高效解纷按下了助力企业发展的“加速键”。
案情简介
系列案件一:被告田某系某种植养殖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2019年,因合作社种植猕猴桃需要大量人工,田某雇佣原告文某、向某、彭某等13人,从事除草、施肥、喷洒农药等工作,并约定了报酬为每天100元。2021年9月起被告拖欠原告文某、向某、彭某等13人劳务费共计22100元。原告等13人均为年龄65周岁以上的农民工,无固定收入来源,依靠在村庄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在多次讨薪无果,万般无奈之下,13名原告于2024年3月向法院提起诉讼。
系列案件二:吴某、贾某、罗某等14人在被告某运输公司分别从事厨师、汽车维修、渣土车驾驶等工作。经结算,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被告共欠原告14人工资共计719208元,被告某运输公司的实际控股人董某为此向原告出具欠条,确认欠付原告工资的事实并承诺尽快结清原告的所有工资。此后,原告多次要求被告支付所欠工资,但被告仅支付部分工资,尚欠14人共计470332元工资未支付。14名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遂诉至法院。
法院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积极与两个系列案的当事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抚农民工情绪,全面了解案件细节。法官经过分析研讨,认为两个系列案均符合小额诉讼条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为及时化解纠纷,承办法官组织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并树立“如我在诉”意识,将其中一个系列案件安排在晚上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充分听取双方诉求,一方面引导农民工采取合理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向被告释法明理,厘清法律关系,重点讲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两个系列案的当事人均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法官说法
被拖欠工资(劳务费)如何维权?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出台是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武器”。
在遇到工资(劳务费)被拖欠的时候,可以直接拨打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公益服务电话12333,也可以采取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及直接寻求当地政府帮助等方式,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如证明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在单位上班等情况的证据材料,主要有劳动合同、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友的证明、单位支付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交易记录等。
什么是小额诉讼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最为简化、实行一审终审的诉讼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有什么特点?
审理方式简便、程序灵活多样。小额诉讼程序采用简化的审理方式,独任审理,举证答辩期限短,开庭时间灵活。可以采用口头起诉,允许口头答辩、灵活的传唤方式、非工作时间开庭、判决可不说明理由等。
审理过程高效。注重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结案,旨在通过简化诉讼流程提高司法效率。裁判期限短,一般在30日内审结。
一审终审提高诉讼效率。 小额诉讼程序为一审终审,这意味着一旦法院作出判决,当事人不能上诉。这可以显著提高诉讼效率,因为不会出现当事人不服判决进行上诉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快地解决争议。